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311篇
地球物理   571篇
地质学   1135篇
海洋学   325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8个菌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3株革兰氏阴性菌和2株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管碟法对分离自南海硇洲岛马粪海hP-(Hemicentrotuspulcherrimus)中的106株细菌(含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对其中抗菌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了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抗菌活...  相似文献   
22.
Mesoscale eddies can distribute nutrients, heat and fresh water into the Gulf of Alaska (GOA) from the coastal margins. While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A eddies, their effects on passive-dispersive particles have not been previously simulated to investigate eddy induced upwelling. A climatologically forced Parallel Ocean Program simulation of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with an online particle tracking scheme was used to simulate passive-dispersive particles in the Gulf of Alaska. In-eddy vertical Lagrangian velocities of the particles were calculated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ddies and showed upwelling rates are generally greater inside the eddies where the vertical velocities of the particles ranged from 0.2 to 0.7 m/day.  相似文献   
23.
刘爱鸣  高珊 《台湾海峡》2011,30(2):151-157
应用常规资料,结合雷达、卫星云图和其他观测资料,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异常路径及其对台湾海峡两岸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500 hPa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的形势和东北区域大范围的正变高使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以及0909号热带气旋"艾涛"前身低压阻挡了副热带高压南落的共同作用,使"莫拉克"台风前期向偏西方向移动.(2)高空冷涡提供了有利于热带低压维持和发展的动力条件,热带低压的维持又对"莫拉克"的移动造成影响.(3)冷空气持续南下造成副热带高压减弱,并且在"莫拉克"台风北侧形成稳定低能区;高空冷涡引起其北侧中高层高度下降和东风引导气流减弱;在弱环流和多热带气旋的环境场下,以及热带风暴"天鹅"(0907号)、"艾涛"对"莫拉克"台风的反方向作用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莫拉克"台风在台湾海峡移速异常缓慢的原因.(4)"莫拉克"台风在台湾海峡滞留时间长,其北侧强偏东风和南侧强西南风带来充沛的水汽,及迎风坡辐合抬升所产生的中小尺度系统是造成闽北、浙南和台湾岛南部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每一位海洋地质工作者都非常重视外业调查及第一手资料的获取,而这些往往得益于海洋地质调查仪器的帮助.以前我们常用的表层沉积物取样仪器,有普通蚌式抓斗、小箱式取样器、多管取样器等.这里介绍一种深海新型取样仪器--电视抓斗.目前,它在深海及大洋洋中脊资源调查,特别是在深海底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结核、锰结壳调查等勘测中扮演着重要...  相似文献   
25.
长三角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吴威  曹有挥  曹卫东  梁双波 《地理研究》2011,30(12):2199-2208
通过公路网络密度、综合交通可达性以及关键节点联系便捷性三要素的综合集成,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公路路网密度居于全国前列,北部地区明显高于南部;综合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单元相对集中于沪宁-沪杭-杭甬沿线地区,由此区域向南、向北可达性逐渐降低;各地域单元与关键节点的联系均较为便捷,上海及其临近地区...  相似文献   
26.
与降雨有关的边坡表层变形位移,其根源是基质吸力降低引起的非饱和土体积应变。利用某滑坡体的原状样及其重塑样,分别在100kPa、200kPa围压作用下,采用单纯增加基质吸力的应力路径,对基质吸力引起的体积应变,进行试验测试。结果显示: (1)试样的体应变,随基质吸力的增大,单调增大,服从对数函数关系;(2)围压由100kPa增加到200kPa的试样体积模量,随基质吸力的增大,单调增大,服从幂函数关系;(3)与基质吸力有关的体积变化系数,随基质吸力的增大,单调减小,服从幂函数关系;并且当基质吸力大于200kPa以后,随基质吸力增大,体积变化系数接近于常数,约为0.0059左右。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这种由单纯基质吸力变化引起的非饱和土体积应变规律及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薛国强 《地质与勘探》2011,47(1):100-106
对大回线源瞬变电磁非中心点场和中心点场响应进行对比讨论,认为核函数具有相似的函数形态和函数性质,因此对于非中心点各分量也可以表示成与中心点垂直分量类似的多项式形式,采用待定系数法,完成视电阻率定义,通过模型检验认为方法可行,结果可靠.使用这一技术时西藏山南地区的帕南、努日等两个矿区进行探测,解释结果与钻探验证一致,取得...  相似文献   
28.
制备TJ-1模拟月壤空心圆柱试样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TJ-1模拟月壤颗粒级配跨度大、粒径〉2mm.的颗粒含量多,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空心圆柱试样容易出现粗细颗粒分离、试样整体不均匀的特点,提出改良型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分层欠压法与冰冻法相结合制备出孔隙比e=1.0的实心圆柱试样,并对实心样的均匀性进行评价,得到分层制备相同孔隙比的TJ-1模拟月壤均匀试样时每层试样的高度;...  相似文献   
29.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田异常高压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典型气田的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异常高压发育的特征。以现今实测压力为约束,利用流体压实耦合方法恢复了须家河组气田主要储层的压力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超压的发育在总体上是逐渐增大的,其地层压力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150 Ma之前为常压阶段,地层压力等于静水压力;(2...  相似文献   
30.
基于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提供的汶川8.0级地震目录资料,对2008年S月12日至2010年3月1日共1613次3.0级及以上余震的地震序列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主震后18天应列为大地震强余震发生的警戒时间;地震序列的b值为0.751,印证了在类型相同的情况下主震震级越大b值越高的观点;地震序列的P值为1.117,与全球地震衰减速率相当;汶川地震的余震分布主要沿龙门山断裂走向北东向扩展,且具有明显分区性,自南向北分为南、中、北3区段,南区为地震起始破裂段,地震后期余震则主要分布在北区;震源深度分布在10~40km,集中在10~20km,表明龙门山断裂主要发生在中上地壳,且震源深度由南向北呈现逐渐变浅的趋势;震源深度扩展,南区呈明显脉冲状,中区主要是依次由15、30、25km深度向深、浅层同时扩展,北区余震深度分布呈“乙”字型,最后稳定在15k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